全省學雷鋒示范點德政園社區 書寫新時代雷鋒故事
原標題:書寫新時代雷鋒故事
——記全省學雷鋒示范點德政園社區
4月20日,干河街道辦事處德政園社區。
中心廣場櫥窗上,醒目的“善行義舉”榜映入眼簾。榜上圖文并茂,展示著社區里的好人好事。
“善行義舉”榜,彰顯德政園社區的道德追求和向上向善精神風貌。
每10位居民中就有1名志愿者;每個小區、每個樓棟都有志愿者聯系人;每天都有志愿者隊伍活躍在居民身邊……在德政園社區,志愿服務蔚然成風。
生活在這里的居民,用奉獻、友愛、互助、進步的志愿精神,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,營造出溫馨和諧的幸福家園。
今年3月,德政園社區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為全省學雷鋒示范點。
志愿隊伍,讓社區變新變美
德政園社區楓丹苑小區10號樓。
樓道門前花壇處,72歲的蔡道海老人正彎著腰,拿著鐵鍬,用力地將一旁的垃圾鏟進清運車,額頭滲出汗滴也顧不上擦。
此處建筑垃圾,是樓上住戶裝修所遺留,一直沒人清除。
“不能讓垃圾一直堆放,破壞環境。”當天,老人專程上樓找到住戶,要求清除垃圾,并主動幫忙聯系車輛,搭把手一起清理。
很快,花壇就變干凈了,蔡道海很欣慰。他說:“我是志愿者,有責任維護小區整潔,我不為名又不為利,居民都很支持。”
在德政園社區,像蔡道海這樣的熱心志愿者有近2000名,他們活躍在社區,為居民提供多方位、多形式、多層次、多渠道的志愿服務。“有時間做志愿者,有困難找志愿者”的社區志愿文化悄然形成。
整治菜場占道經營、清除“臟亂差”、開辟健身場所、鏟除牛皮癬、美化墻面……在眾多志愿者的協助下,德政園社區啃下一塊又一塊“硬骨頭”。“這些大事、難事的順利解決,志愿者功不可沒。”社區黨支部書記周望美說。
如今,春日下的德政園社區,處處花紅草綠,干凈整潔。老舊社區煥發出新活力,讓人心曠神怡。
志愿服務,讓社區充滿溫情
“沒有社區姐妹們的幫助,我可能到現在還走不出來。”提及社區志愿者,64歲的布諾里小區李蓮嬌感觸頗深。
幾年前,李蓮嬌的丈夫去世。悲痛欲絕的李蓮嬌無法接受,始終走不出陰影。情緒低落的她,一直把自己關在家里,逐漸消沉、憔悴,“仿佛一下子老了好幾歲。”
大家看在眼中,急在心里,紛紛上門安慰,希望她能找回“從前的快樂”,但效果不佳。
61歲的德政金園居民閔運嬌是歌舞愛好者,也是社區文化宣傳志愿者。她得知李蓮嬌的情況后,多次帶著一幫姐妹上門看望,并拉著李蓮嬌出來一起排練,每天晚上一起跳廣場舞。
在大家溫情幫助和鼓勵下,李蓮嬌的生活逐漸充實起來,也成為了社區舞蹈隊一員,人也慢慢活潑了,臉上逐漸有了笑容。“現在精神好多了,人又變年輕了。”
德政園社區是一個老舊社區,空巢老人較多,需要幫助的人也多。為此,社區專門成立了家政服務志愿分隊,為老人排憂解難。
“遠親不如近鄰。鄰里之間,互相幫助是應該的。”布諾里小區退休老黨員樊少華,經常上門幫助年齡較大的、生活不便的老人打掃衛生,換電燈泡,修水管等,從不收一分錢。
這樣的好人好事,在德政園社區不勝枚舉。志愿者,讓社區老人不再孤獨;志愿服務,使社區充滿溫情,處處傳遞著愛和溫暖。
一輪明月,照亮滿天繁星
如果說,德政園社區近2000名志愿者是滿天繁星的話,那么,社區黨支部書記、第四屆“感動仙桃”道德模范周望美便是一輪明月。
“居民的事,就是我自己的事。”做社區工作已有19個年頭的周望美,始終保持初心:自己是服務員,是為社區居民服務的,一定要帶著真心、真情。
對此,德政金園白鷺苑84歲的唐忠杰老人有著切身體會。
前不久,獨居在家的他,突然眼前一片黑,啥都看不見了。由于兒女均在國外,一時間沒人能幫忙。焦急的他摸索著向鄰居呼救,讓其通知周望美。
周望美一路小跑來到唐忠杰家,招呼大家將他送到醫院,及時進行手術治療,并留在醫院忙前忙后,照料一切。
“要不是周書記,我父親的眼睛只怕真看不見了。”唐忠杰恢復光明后,他的兒女才匆匆趕回,緊緊握著周望美的手,表達謝意。
不僅自己帶頭做好事,周望美還善于“借力”,推動社區公益事業發展。
2017年6月,在周望美積極爭取下,武漢“億嘉親”專業社工服務中心,在社區成立社工站,針對空巢老人、獨居老人實施“居家養老”項目。
目前,社工站已經組織開展50多次學雷鋒便民服務,為老人開展義診、理發、修腳、維修電器、打掃衛生等愛心服務,受到社區居民歡迎。
不僅如此,周望美還多方爭取轄區各單位支持,為社區居民服務。目前,漢江中級人民法院和省檢察院漢江分院,均在德政園社區設點,義務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等服務。市財政局干部職工也成為社區志愿者,經常性參加社區愛心幫扶活動。
火車跑得快,全靠車頭帶。正是在周望美真情感動下,社區涌現出一批愛心人士,德政園社區志愿之“火”呈燎原之勢,越燒越旺。(記者 李輝)
(hai_xiantao)官方微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