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兵聶心太手臂中仍殘留著碎彈片
聶心太,男,1935年出生,宜昌市興山縣人,中共黨員,家住仙桃城區(qū)。1951年5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,編入六十八軍,擔任文書一職。參加過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,榮立三等功一次。1955年復員回鄉(xiāng)。
“雄赳赳,氣昂昂,跨過鴨綠江。保和平,為祖國,就是保家鄉(xiāng)……”近70年過去了,這首嘹亮的軍歌還在聶心太耳邊回蕩。12月2日,記者走進聶心太老人家中,老人正在看電視新聞。老人中過兩次風,雖身體大不如前,但談起當年過鴨綠江的經(jīng)歷難掩激動。
1935年,聶心太出生在興山縣古夫鎮(zhèn)。1951年5月,當?shù)靥栒倌贻p人踴躍報名參軍,抗美援朝。聶心太想當兵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就這樣,他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,編入六十八軍,擔任文書。在宜昌短暫集訓1個月后,跟隨部隊坐輪船到漢口中轉(zhuǎn),一路北上丹東跨過鴨綠江。
“站在鴨綠江橋邊,隨時隨地感覺到有飛機投下炸彈。那一刻感受到了戰(zhàn)爭的真實性。”聶心太激動地說。路上,聶心太聽說戰(zhàn)士們打下了6架飛機,一晚上沒睡,為戰(zhàn)士的果敢行為驕傲。那一刻,他覺得自己參軍值了。
提起剛?cè)氤r的情景,聶心太感覺仿佛就在昨天。聶心太說,在朝鮮戰(zhàn)場上,曾與死神擦肩而過。一次,部隊營長帶著他和另外的戰(zhàn)友4人外出偵查,遠遠地就聽見敵機炮轟聲,“我的心里直撲騰”,聶心太說,但沒有一點點害怕。敵機不時投彈,他們5人不幸中彈,同行的4名戰(zhàn)友全部犧牲,僅剩聶心太一人幸存下來。這一次,他右手臂嚴重受傷,彈片扎進肉里粘連著筋骨。聶心太強忍疼痛完成偵查任務,上交了重要信息。因任務完成出色,他榮立三等功。當時醫(yī)療條件有限,他就一直與深嵌右手臂的碎彈片相伴余生。每逢天冷,手臂疼痛感更為強烈。“留在身上的彈片是折磨,也是紀念。”他回想起來,人在那種情境之中,真是不知畏懼。
1952年8月,聶心太因傷回國,在山東濟南療養(yǎng)。1955年,轉(zhuǎn)業(yè)回鄉(xiāng)。他被分配到省民政廳下屬的一家單位,從事文字資料相關(guān)工作。3年后,聶心太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支援地方經(jīng)濟建設(shè),要求來到原沔陽縣工作。他先后參與過漢江分洪道修建工程,在木材公司、市供銷社上班,直至退休。
翻開一本泛黃的轉(zhuǎn)業(yè)軍人證明書,內(nèi)頁上光榮記載著聶心太4年的軍旅歲月。在采訪過程中,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又中過風,很多故事是他的兒子聶志軍轉(zhuǎn)述的。聶志軍撫摸著父親的證件說,“我很想當兵,但是種種原因沒有去成。”兒時的他時常纏著父親講述在朝鮮打仗的故事,父親高興時才會聊上兩句。“留在我身上的彈片和傷疤,更像是一種光榮的證明和紀念。” 聶心太說。(文/仙桃日報記者 羅婉婷)
(hai_xiantao)官方微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