沔城早藕 搶“鮮”上市
4月15日,沔城回族鎮南橋村,一汪淺水映晨光。田壟上,種植早藕的小拱棚整齊排列。荷葉在水面舒展,才露出尖尖角。
“再過一個月,早藕便可采挖上市。”張思棟蹲在田埂邊,撥開薄膜,滿臉期待。他是沔城琦玲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,也是種藕的老把式。
張思棟介紹,這批早藕是“沔城藕”的頭口菜,搶的是一個鮮字,吃的是一個嫩字。從正月起種,蓋棚、灌水、施肥、保溫,每道工序都嚴絲合縫,容不得半點馬虎。
“錯峰銷售,市場行情好。去年早藕剛上市那幾天,一斤賣到16元,顧客搶著買。”張思棟說。沔城早藕個頭飽滿,藕節短粗,藕皮光亮,咬一口脆爽甘甜,可以當水果吃。
南橋村是沔城早藕的發源地。藕農們偶然發現,一些零散種在稻田里的藕早熟、好吃、賣得快,規模種植隨之而來。如今,仙桃“沔城藕”種植面積超5萬畝,早藕超3000畝。
“別看這兩節早藕不起眼,一畝地可蓋兩個棚,最早一批可畝產900斤,一畝就能賣1.4萬元。”村民鄧豐云一邊搬運有機肥一邊算賬。
為種出好藕,合作社統一種苗、統一技術、統一肥水管理。不光施農家肥,還將蠶豆、油菜桔梗翻耕作底肥,種出的早藕產量高、品質好、營養足。“沔城藕是武漢、荊州、十堰等周邊市場的緊俏貨,江浙、廣東的客商每年來搶單。”張思棟說。
一支早藕,為何都搶著要?
“品種是根本。”張思棟說,沔城藕形似“鴨蛋頭”,屬于千年古藕種,經歷歲月洗禮,曾一度瀕危。如今憑借其粉糯的口感、高淀粉含量重新出圈。21%的淀粉含量,幾乎是普通藕的兩倍。
種得好,還要賣得好。仙桃建立“供種、種植、施肥、管理、銷售”五統一標準化機制,搭建“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模式,推動“訂單+冷鏈+電商+直播”銷售體系,凌晨采藕,上午直達武漢、荊州等地早市。
一支藕帶火一條產業鏈。早藕、藕帶、藕粉等產品相繼上線,“荷花旅游節”“萬人藕湯宴”“村廚大賽”等活動持續舉辦,“藕遇仙桃·鱔行天下”IP加速出圈,“沔城藕”正成為仙桃農業新地標、文旅新名片。(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巍巍 仙桃日報全媒記者劉賢雙)
(hai_xiantao)官方微信。
